附件2
2020年度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
专项资金(第三批)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度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重点支持产业链重点园区建设、产业链龙头企业强链补链项目、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及民爆行业安全改造提升、军工资质奖励,为南京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产业链重点园区建设
(一)重点方向。符合全市主导产业布局,在全市各类经开区、高新区等产业集聚区中,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主营业务突出、技术水平先进、公共服务完善、发展潜力较强,高效集聚了产业链重点企业的各类产业载体。
(二)支持条件
1、产业特色集聚。园区产业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导向目录,已集聚了至少30家以上重点产业链企业,重点产业营业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0%。
2、投入产出率高。园区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重点产业规模和水平处于同行业前列,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较强。亩均投资超过同类园区投资强度,年亩均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上。
3、科技水平较高。产业链技术含量高,骨干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先进,在关键领域掌握一定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布局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场景,拥有一定数量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在1.5%以上。
4、服务体系完善。园区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建设有共性技术研发、信息共享、资本运作等公共服务平台,在金融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引育等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5、园区应承诺其发展投入不低于市专项支持投入。
(三)申报要求。重点园区培育申报书和申请表;环保安全生产达标方面的证明材料、已建成公共服务平台清单、区域内龙头企业清册及其他相关材料。
(四)申报主体。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
二、产业链龙头企业强链补链项目
(一)重点方向。在八大产业链重点领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填补产业链发展空白或短板,具有产业链核心技术,生产高端产品和进口替代产品,促进供应链稳定,有效提升我市产业链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支持条件
1、项目技术先进,具有产业链核心技术和产品,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可持续创新能力强;生产工艺成熟,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产品市场前景好。
2、项目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审批手续齐全,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3、申报主体财务状况良好,能保障项目所需资金,原则上3年左右时间内完成项目。
4、项目实施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申报要求。《2020年南京市强链补链重大项目申报书》。2020年南京市强链补链重大项目补助申请报告,包括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条件及进度情况、企业自主创新情况、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等。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上年度企业财务报表复印件和项目已投入专审报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项目相关手续复印件;能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证明材料复印件(企业技术中心、自主知识产权等)。
(四)申报主体。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
三、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提升项目
(一)重点方向。重点支持工业企业围绕安全信息管理分析、安全生产动态监测监控、安全隐患排查、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安全环保健康(HSE)、高危工业产品运输监控和管理、机床数控化安全提升等11个方向,促进生产本质安全。
(二)支持条件。项目应为2019年1月1日以后的在建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两年,总投资额不低于100万;其中,民爆行业主要支持企业在2020年1月1日之后发生的自动化改造、监控系统信息化升级等方面发生的设备及调试、软件等采购费用;获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评定证书的贯标企业、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申报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三)申报要求。填写《南京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含民爆)信息化提升重点项目申请表》;提供项目立项材料、建设方案、投入证明等文件;民爆行业还需要提供企业设备及调试、软件购置费用清单(附件2)、采购合同及发票复印件。
(四)申报主体。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
四、新应用场景建设项目
(一)支持条件
1、项目建设地在南京市范围,不支持已完成建设的项目。
2、项目符合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八大产业链发展方向,具备充分的开放性,能够吸附外部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建设或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多种解决方案,能够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迭代升级,能够示范带动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
3、项目建设主体、建设周期、投资主体、投资额度、资金来源等应明确,项目方案已列入投资计划,具备实施条件,有详细的技术需求分解,需求指标应科学、合理、可行。
4、优先支持国家和省市发布的重点应用场景项目。
(二)申报要求。填写《2020年南京市新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申请表》,编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并提供相关附件。
(三)申报主体。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
五、产业链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一)支持领域。坚持自主可控导向,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二)支持条件
1、项目实施主体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条件,对攻关产品或技术有较好的研发基础,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申报项目面向八大产业链关键领域和环节,实施开展的“卡脖子”技术、工业“四基”产品、重大装备短板、基础软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在研项目。优先支持获国家、省立项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3、项目突破的关键技术及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4、项目预期在2020年内完成攻关任务,申报时已投入研发经费不少于1000万元。
(三)申报要求。填写《南京产业链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补助申请表》;项目技术方案;项目阶段性进展评估报告;项目真实性承诺书;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正式出具的2019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项目已投入研发经费专项审计报告;项目有关的识产权证(包括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查新报告、检测报告、项目合作协议、获奖证书、获国家或省立项批文等其他证明材料复印件。
(四)申报主体。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优先支持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单位。
六、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培育项目
(一)重点方向
1、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应用和产业化。云计算和大数据软件产品,以及边缘计算、虚拟化、云存储、云管理、云安全、云中间件、数据存储和处理、数据中台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研发和产业化;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可信计算、安全测评、工控安全等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开源社区项目等。
2、战略性新兴数字技术产业化。人工智能软硬件产业化,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传统企业智能化升级,围绕重点行业领域建设的AI+行业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未来网络、量子信息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软件系统研发和应用示范。
3、支持数字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成套设备、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软件和系统集成的研发与应用,工业互联网等关键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
(二)支持条件
1、项目总投资额不低于800万元,且已完成投入200万元以上(其中软件研发投入比例不低于30%,需提供申报项目的专项审计报告),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项目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一定的产业化基础,实施年限在2年以内。不支持已完成建设的项目。
2、申报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500万元,须纳入我市软件产业统计(其中人工智能类项目须填报人工智能报表)并正常报送统计报表(需自2019年一季度起,连续填报年报、季报)。
3、申报企业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业务发展方向符合我市数字经济规划重点;具有高素质、有影响的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并具有一定的自有资金。
(三)申报要求。填写《2020年南京市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培育项目申请书》及其附件。
(四)申报主体。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
七、新增“全国500强或全省100强”民营企业奖励
(一)申报条件
1、企业2019年入选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或者江苏省经信委、工商联“江苏省营业收入百强民营企业”。
2、企业为历年来首次入选,2019年同时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江苏省营业收入百强民营企业”的企业,按就高原则申报。
(二)申报要求。填写《2020年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申请书(新增“全国500强或全省100强”民营企业奖励)奖励》;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入选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或“江苏省营业收入百强民营企业”证书和公告文件复印件、企业2018、2019年度审计报告复印件以及反映企业竞争优势的证书、文件复印件(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关资质等)。
(三)申报主体。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